在四野中,有一位经历非常特殊的师长,他早在1936年长征时,就是师长,可过了13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还是师长,竟然一级没升。
没有升职也就算了,结果在1947年时,他因为一场仗没打好,还险些被林总枪毙。
那这位师长是谁?为什么会打了败仗?后来又怎么被授予中将的军衔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这位要被林总枪毙的师长名叫刘转连,湖南茶陵人,18岁就参加了革命。红军时期,因为战场上作战勇猛,刘转连参加红军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任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先后担任红6军团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6年2月,年仅24岁的刘转连就被任命为红6军团第17师师长。当时红六军团的政委是王震,他对于刘转连这位年轻的将领很是厚爱,将他引为自己的爱将。刘转连也没让王震失望,在红六军团长征期间,刘转连率领部队,打了不少的硬仗,恶仗,为部队的北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36年,红二,六军团与红32军组成了红二方面军,刘转连升任师长,这个师由朱德亲自命名为“模范师”,刘转连能担任“模范师”的师长,可见他的能力,绝非一般。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刘转连出任120师359旅717团团长,作为八路军最初的12个团长之一,刘转连的资历和能力,可见一斑。此后,刘转连追随老上级王震,投身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并担任359旅参谋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转连奉命率部奔赴东北,出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正是在这一时期,他遭遇了一场败仗,险些被林总下令枪毙。
当时,林总指挥东北部队发起了第三次“下江南”战役。鉴于刘转连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江南战役中表现出色,在第三次战役中,他再度受到林总重用。然而,此次他却未能延续胜绩,在“苇子沟战役”中遭遇了失败。
起初,刘转连奉命率部渡过松花江,前往德惠地区,以消灭前来增援的敌人。然而,部队刚一开拔,刘转连便接到了新的命令,上级要求他调头西进,并于次日抵达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在关键时刻接到命令,刘转连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指示部队前锋变后卫,后卫变前锋,迅速向西挺进,并按时率领先头部队抵达了预定地点。然而,后续大部队却迟迟未至。就在刘转连焦急等待大部队时,他又接到了东总的新命令。
原来,在靠山屯战役中,敌人派出了增援部队。林总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刘转连率部阻击增援之敌。当时,刘转连所率领的仅是一个营的兵力,而敌人却有一个师。若要等待主力部队赶到,恐怕敌人早已逃之夭夭。思量再三,刘转连最终决定,率领这一个营的部队前去阻击。他们将阻击地点选在了苇子沟。
在苇子沟,刘转连率领部队对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阻击。然而,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敌人最终还是向南逃脱了。林总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怒。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二纵五师在靠山屯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消灭了大量敌人。如果能够将敌人这个师成功阻击并消灭,那么战果将进一步扩大,战局形势也将更加有利于我军。然而,送到嘴边的“肥肉”却未能吃上。向来沉默寡言的林总,在司令部大发雷霆,怒喝道:“这个师长应该枪毙!”而林总所说的这个师,正是独立一师,师长便是刘转连。
对于战役的失败以及林总的严厉批评,刘转连感到满心委屈。因为本该及时赶到的大部队,由于个别将领在后方安营做饭、贻误战机,未能及时跟上,这才导致他寡不敌众,最终遭遇了失败。
后来,东总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在罗帅等人的力保之下,刘转连并未被处决,而是被降职到独立三师担任副师长。
尽管此时刘转连只是副师长,但由于独立三师的师长已经调离,上级也未再派新的师长,因此他在师里实际上也算是“一把手”。俗话说得好,名将都是“知耻而后勇”,刘转连自然也不例外。
一个月后,刘转连率领独立三师勇猛对敌,在吉林外围消灭了敌人一个团,俘虏了其团长,由此,刘转连为自己“正名”,他确实是一位能打硬仗的猛将。战后,刘转连升任为了独立三师的师长。
1948年,整个东北已经没有小仗可打,独立三师被编入到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改编为29师,刘转连继任师长。
在不久后的辽沈战役中,刘转连率领29师,在黑山大虎山,抵挡住了廖耀湘兵团5个师的疯狂进攻。
在刘转连的带领下,29师的战士们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没有后撤一步,没让一名敌人跨过阵地。
辽沈战役结束,刘转连跟随东野大军南下,之后,他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等。建国后,刘转连历任41军军长,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授衔时,刘转连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早在1936年时,他就是师长,到了1949年,在13年的时间里,他依然是“原地踏步”,没有升迁,但是,凭借着他的战功和贡献,他最终,还是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