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以韵胜,以格高,不畏严寒,傲骨寒枝,古人咏梅佳作众多。词风兼具豪放与婉约的南宋诗人陆游一生挚爱梅花,留下众多佳句,如“闻道梅花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等。而《卜算子·咏梅》是陆游以梅寄志的重要写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执政考验。于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进行经济封锁,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更是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雪上加霜。于内,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发生暂时困难。在危机面前,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压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1961年12月,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做准备,他潜心研读了林逋、陆游、高启等名家的咏梅诗词,感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文辞好却意志消沉,遂再续一首咏梅词,开篇即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这首咏梅词,写出了梅花傲岸挺拔、风骨铮铮的精神气质,勾勒出梅花胸襟博大、坚贞不屈的风采。1961年12月27日,把这首词作为文件批给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看,并将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附后,且加注说明:“作者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卖国分子打击他,自己陷于孤立,感到苍凉寂寞,因作此词。” 为什么要将这首词作为会议文件下发?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为春天作序。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区市党委以及地委、县委、重要工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7000多人,故称“七千人大会”。“七千人大会”以后,中共中央采取了迅速、果断的国民经济调整措施。正如在1947年讲过的那样,“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了有七千多人参加的扩大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统一全党思想、纠正“”以来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全面贯彻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作用。图为(自右至左)、、、陈云、周恩来、朱德同志在会议期间研究问题。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屈求和的时代,少年时代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影响,中年投军,此后流转四川,前后九年。由于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但报国信念始终不渝。一生留有9000多首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关心社会命运,风格豪迈,气象雄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已是悬崖百丈冰: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百丈冰:在悬崖上都挂下了百丈长的冰柱,极言冰柱之高,寒冷之甚。借喻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造成的严峻形势。
[3]犹有花枝俏:犹:仍然,尚且。花枝:指梅花。俏:俏丽,容姿美好。这里指梅枝挺拔俊美。花枝俏:比喻中国和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4]俏也不争春:化用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词句,但意境和境界全然不同。不争春:不与百花在春天争妍斗艳。冬梅,开在冬天,春天花谢而结成梅子,所以说它不争春。春:指新春景色,春光,喻指革命功劳,革命斗争取得的胜利果实等。全句是说,梅花虽然俏丽,但是却也不同谁去争夺春天。
[5]只把春来报:梅花的职责只是把春天到来的消息普告人间。春:指春天,春光。借喻革命胜利的喜讯。这句是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他们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了争夺荣誉,居功自傲,只是为了迎来革命的胜利,向人民报道革命胜利的消息。
[6]待到山花烂漫时:待到:等到。山花烂漫时:指春光普照大地、山花灿烂盛开的时候。喻指马列主义胜利之时,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失败之日。宋代严蕊《卜算子》词:“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唐代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唐代韩愈《山石》:“山红洞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7]她在丛中笑:梅花在万紫千红中享受一份春光,与大众共同欢乐愉快地笑了。她:喻指坚持和捍卫马列主义的中国。丛中笑:在花丛中开颜而笑。
★由中卫市委宣传部、中卫市文明办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文明中卫”,旨在宣传中卫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全面展示中卫市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和对外宣传、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文艺、出版等方面重点、亮点工作。
★广大网友可点击下方“文明中卫”名片加关注,即可进入“文明中卫”微信公众平台。
(声明:“文明中卫”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属公益宣传。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