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央红军长征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关键事件——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这些重要战斗都与一支部队有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又称为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
红四团在长征中一直充当开路先锋,每当有艰难险重的战斗任务,军委和副统帅都优先考虑让红四团承担。其中担任红四团前卫连的是一营二连,又称红二连,连长正是本文的主角——杨上堃。
杨上堃,1914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江背镇华坪村。父母都是贫农,众所周知,兴国是江西有名的将军县,参加红军的青少年非常多,杨上堃也不例外,年仅16岁的他在1930年就参加了村儿童团,同年7月加入共青团。
由于为人机灵,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前红一方面军扩红,杨上堃就被红一军团二师四团选中,当团部通讯员,1931年加入中国。之后在反围剿中表现勇猛善战,因此在战斗力颇为强悍的红四团中提拔很快,到五次反围剿时已经是红四团二连连长了。
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1934年12月31日,红军抵达乌江渡口时,面对紧追不舍的薛岳部中央军,领导们非常焦急,要求红二师务必在3天内突破乌江。1935年元月2日拂晓,2连长杨上堃主动请缨,带领16个战士乘坐一只小木船摇摇摆摆、迎着急风大浪前进,结果强渡乌江成功。登上北岸之后,2连未等后续部队到达,主动出击。一个连猛追敌人3个团,追得敌人直向猪场逃窜,满地狼藉。对于此役,给予署名表彰和嘉奖。
遵义会议结束后,杨上堃调任红一连连长。大渡河水急浪高,数万红军不能只靠几只小船渡河。为了抢在前面伏敌和后面追兵的前头,上级命令红四团火速抢夺泸定桥。27日清晨,杨上堃率一连作为第二梯队日夜兼程急行军。夜黑,又下起大雨,行走异常艰难,杨上堃令战士扔下背包,伪装成敌军,点起火把,火速前进,终于赶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在抢夺泸定桥的激战中,杨上堃的一连架起机枪掩护二连突击队。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占据了泸定桥。
廖大珠牺牲后,杨上堃又代理二连连长,1935年9月,红2连连夜启程前行,急行军200里抵达腊子口。当时,腊子口有鲁大昌的陆军新编第14师重兵把守。红4团研究决定,迂回部队由杨上堃2连、毛振华3连、侦察连和通信主任潘锋带信号组组成。部队来到悬崖绝壁下。红二连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捷足先登,将随身带好的绳子从山上放下来,后面的同志一个个顺着长绳爬上去,抢占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上的两个炮楼。敌人全线崩溃。红军全部占领了腊子口。、
腊子口战斗结束后,红军整编,杨上堃又调任为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纵队第四大队第一连连长。到达陕北后,重新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建制,杨上堃仍任二师四团第一连连长。1936年5月,杨上堃进红军大学学习,结业后升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杨上堃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一营营长。在平型关战斗中,杨上堃奉命率一营插到灵丘与涞源之间阻敌增援,为部队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平型关大战后,杨上堃所在的独立团被留在山西、河北、察哈尔三省边界,开创晋察冀根据地,一个月中,独立团扩大成3个团,改称八路军独立师。
1939年3月中旬,部队转移到松山一带休整,上级调杨上堃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1939年11月,晋察冀一分区先后在雁宿崖、黄土岭伏击日军,杨上堃与一团指战员一道奋勇杀敌,见日军阵地动摇后果断提出发起反攻,使得一团是参战八路军中率先进攻日军阵地的部队。一团也是黄土岭战斗中八路最后撤退的部队,撤退前还给予日军重大杀伤,使日军误把一团当成了八路主力。
战后,杨成武对晋察冀一分区的部队进行整编,新增支队一级,任命一团参谋长杨上堃担任支队参谋长(相当于旅参谋长)。
然而,意外发生了,当时一团政委、团长双双调离,杨上堃原先以为自己能接任一团团长。被委任为一支队参谋长后大失所望。随后,他的不满情绪被别有用心的一分区侦察科科长袁彪利用。在其拉拢下,杨上堃带一团侦察连长等3人与袁彪带领的20余人一起携械出走,打算到河北省徐水扩大部队,闹出点名堂后再归队。
过了两三天,双方矛盾激化:袁彪想着脱离八路军,自己单干,很快与杨上堃等人发生冲突。7天后,杨上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返回一分区认错领罪。而袁彪等人则被八路军抓获。
组织上考虑到杨上堃对革命有过贡献,又能知错即改,故给予从宽处理,行政撤职,开除党籍。5个月后,组织认为杨上堃对错误有深刻认识,转变很大,又派他到抗大二分校高级干部科一队学习。1941年底又转到陕北抗大总校学习。杨上堃在整党整风运动中严格地检查自己的错误,表示一定接受教训,加倍努力,以弥补给党和革命造成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杨上堃接到转赴东北的命令,在途中恢复了党籍。在东北,杨上堃历任敦化县工委委员、桦甸县保安团长、吉林警备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警备团团长等职。
四野南下后,杨上堃编入南下干部大队,奉命接管江西,历任南昌支前司令部副参谋长、赣州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在1955年是副师级干部,因此授衔时定为上校是合适的。虽说军衔与职务比不上很多老战友,但对比起数万牺牲的兴国籍红军战士,他也是非常幸运了。
1965年,杨上堃被调任江西省军区参谋长,1970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为了发展林业,他跋山涉水,努力工作,实行营林工作制,为绿化祖国作出了贡献。
1975年,杨上堃被调回江西省军区任副司令员。1982年按正军职离休,1984年5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南昌逝世,终年70岁。
对于自己在抗战初期那段曲折的经历,杨上堃在自传里这样写道:这段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党对一个革命同志永远是关心和爱护的,永远不会抛弃的。我深受感动,暗下决心,努力工作,报答党的关怀。